学院电话:0851-28635716
招生办:0851-28640384
投诉电话:13639208899
邮箱:zykq2008@163.com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149号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 前 言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利用人工修复体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并恢复其相应生理功能,预防或治疗口颌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多学科结合产生的,属生物医学工程的范畴。主要通过研究口腔颌面部各种缺损以及相关口颌系统疾病的病因、机制、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采用人工材料制作各种修复体,以修复各类缺损,预防和治疗口颌系统疾病,从而恢复口颌系统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掌握了口腔修复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进入生产实习以及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2学时,其中理论58学时,实验60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
四 教材:《口腔修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赵铱民,第七版,2012年。
ⅱ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口腔修复学的概况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口腔修复学的概况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口腔修复学的定义、任务
(二)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工作内容及意义
三 教学内容
(一)口腔修复学的定义与任务
(二)口腔修复学的工作内容
(三)口腔修复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 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和展望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口腔修复学的发展和展望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世界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二)了解我国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三)熟悉口腔修复学发展的六点趋势
三 教学内容
(一)世界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二)我国口腔修复学的发展
(三)口腔修复学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三 教学内容
(一)口腔修复学的特点
第二章 临床接诊
第一节 初诊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初诊的目标和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初诊的目标和内容
(二)了解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
(三)了解初诊时的医患沟通
三 教学内容
(一)初诊的目标和内容
(二)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
(三)初诊时的医患沟通
第二节 病史采集
一 教学目的
明确病史采集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病史采集的主要内容: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全身系统病史、口腔专科病史);家族史
三 教学内容
(一)主诉
(二)现病史
(三)既往史
1全身系统病史
2口腔专科病史
(四)家族史
第三节 口腔临床检查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口腔临床检查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临床检查的内容
(一)临床一般检查
1 掌握口腔外部检查的内容:颌面部、颞下颌关节、咀嚼肌
2 掌握口腔内部检查的内容:一般情况、牙周、牙列、牙合关系、缺牙区情况、无牙颌口腔专项检查、原有修复体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熟悉常规x线片、曲面体层全景片、口腔专用锥体束ct应用范围和作用
(三)了解模型检查的作用
(四)了解咀嚼功能检查的内容
三 教学内容
(一)临床一般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三)模型检查
(四)咀嚼功能检查
第四节 诊断及治疗计划
一 教学目的
明确诊断及治疗计划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性
(二)熟悉治疗计划的重要性
(三)了解修复体设计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内容
(一)诊断及预后
(二)治疗计划
(三)修复体设计的相关问题
第五节 修复前准备及处理
一 教学目的
明确修复前准备及处理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
(二)掌握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原则
(三)掌握修复前正畸治疗的概念
(四)掌握咬合调整与选磨的意义
(五)熟悉临床牙冠延长的意义和要求
(六)熟悉口腔黏膜疾患的治疗的原因
(七)掌握修复前外科处理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系带矫正术;软组织切除修整术;牙槽嵴修整术;骨隆突修整术;前庭沟加深术;牙槽嵴重建术
三 教学内容
(一)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
(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
(三)修复前正畸治疗
(四)咬合调整与选磨
(五)临床牙冠延长
(六)口腔黏膜疾患的治疗
(七)修复前外科处理
第六节 口腔临床病程记录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口腔临床病程记录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口腔临床病程记录
三 教学内容
(一)病历书写格式
(二)病历书写及注意事项
(三)病历资料的管理
第七节 口腔复诊和复查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口腔复诊和复查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口腔复诊和复查
三 教学内容
(一)复诊的内容
(二)定期复查的作用
(三)定期复查的形式
(四)建立有效的定期复查制度
第八节 医生与技师的合作交流(自学)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医生与技师的合作交流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医生与技师的合作交流
三 教学内容
医生与技师的合作交流
第九节 临床接诊应树立的现代观念(自学)
一 教学目的
明确临床接诊应树立的现代观念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临床接诊应树立的现代观念
三 教学内容
临床接诊应树立的现代观念
第二章 牙体缺损的修复
第一节 概述
一 教学目的
明确牙体缺损的病因、影响和修复体的种类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体缺损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牙体缺损的病因
(三)了解牙体缺损的不良影响
(四)掌握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三 教学内容
(一)牙体缺损的病因
(二)牙体缺损的影响
(三)牙体缺损修复体的种类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 教学目的
明确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冠外形对维护牙周组织健康的生理意义
(二)熟悉良好咬合的标准
(三)了解修复体牙体预备的美学要求
(四)掌握牙体预备的要求
(五)掌握生物学宽度的意义
(六)掌握修复体龈边缘设计要求
(七)掌握抗力形的概念
(八)掌握固位形的概念
三 教学内容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
(三)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第三节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一 教学目的
明确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约束和约束力的意义
(二)熟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三)掌握修复体聚合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四)掌握粘接力的影响因素
三 教学内容
(一)约束和约束反力
(二)摩擦力
(三)粘接力
(四)牙体缺损修复体常用的固位形
第四节 暂时修复体
一 教学目的
明确暂时修复体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暂时修复体的作用
(二)了解暂时修复体的种类
(三)熟悉暂时修复体的制作方法(实验)
(四)了解暂时修复体的粘固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暂时修复体的功能和作用
(二)暂时修复体的种类
(三)制作方法
(四)试戴与粘固
第五节 固定修复印模技术
一 教学目的
明确固定修复印模技术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固定修复印模的要求
(二)掌握排龈技术方法和要求
(三)熟悉固定修复印模材料种类
(四)熟悉固定修复制取印模的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固定修复印模的基本要求
(二)排龈
(三)固定修复印模材料的选择
(四)固定修复的印模方法
第六节 比色
一 教学目的
明确比色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影响颜色产生的基本要素
(二)了解颜色的描述系统
(三)了解影响天然牙颜色的因素
(四)熟悉常用比色板的使用方法
(五)熟悉临床比色技术要求
三 教学内容
(一)颜色的基本知识
(二)颜色的描述系统
(三)天然牙的颜色特征
(四)常用比色板、比色仪器及使用方法
(五)比色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第七节 铸造金属全冠
一 教学目的
明确铸造金属全冠的内容
二 教学要求
(一)熟悉铸造金属全冠的适应证及临床注意事项
(二)掌握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要求
(三)了解影响天然牙颜色的因素
(四)掌握转移咬合关系的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适应证及临床注意事项
(二)牙体预备
(三)印模制取
(四)暂时冠制作
(五)转移咬合关系
(六)工作模型
(七)熔模制作
(八)包埋
(九)铸造
(十)铸件的清理和磨光
第十二章 口腔修复金属材料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熟悉口腔金属材料的组成,掌握常用口腔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材料奠定基础。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18-8不锈钢丝、常用铸造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瓷熔附合金的应具备的要求、合金与瓷的结合及常用瓷熔附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二)熟悉常用口腔金属材料的组成
(三)了解金属材料的其他性能;其他成型用金属及焊接与其他合金
三 教学内容
(一)常用锻制合金的组成、性能及应用<
上一篇:《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篇: 《口腔修复学》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