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电话:0851-28635716
招生办:0851-28640384
投诉电话:13639208899
邮箱:zykq2008@163.com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149号
(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ⅰ 前言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预防为主”方针及防治结合原则设置的学科,它以社区和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原因,发生发展规律、并分析、总结、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给予实施和评价。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是通过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口腔健康的新概念,树立社会群体预防、综合保健观念及临床实践中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思想,掌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社会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并对青少年儿童的口腔病防治和临床工作有全面的认识。教学方法上贯彻教学与实践想结合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内容包括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可根据不同内容提出要求,先后顺序及细节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适当变动。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室及现场实习24学时。
四 教材:《口腔预防医学》,第六版,胡德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
ii 正文
第一章 绪论
一 教学目的
本章介绍口腔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有关的定义、任务及内容,从人体疾病自然发展史引出三级预防的概念;从原始启蒙、科学基础形成与临床科学发展叙述口腔预防医学的诞生、发展及展望。
二 教学要求
1掌握
三级预防的原则
2 熟悉
口腔预防医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3 了解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 教学内容
1预防口腔医学的基本概念
2预防口腔医学发展简史
四 时间分配
讲授1学时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
一 教学目的
本章将介绍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作用、原则和基本方法。重点叙述龋病、牙周疾病指数以及流行特征和影响流行的因素;对其他常见病如氟牙症、口腔癌、牙颌异常、唇腭裂和口腔粘膜病、牙本质敏感的流行情况做描述,介绍口腔健康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外还介绍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及口腔临床试验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龋病常用指数
(3)牙周病常用指数
(4)氟牙症指数
(5)样本含量
(6)误差及预防方法
(7)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二)熟悉
(1)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作用及发展
(2)龋病、牙周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氟牙症的流行特征
(4)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方法
(三)了解
(1)牙本质敏感、口腔癌、口腔粘膜疾病、牙合异常、唇腭裂的流行概况
(2)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及问卷设计
(3)临床试验方法
三 教学内容
(一) 口腔流行病学的概念、作用及其发展
(二) 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 描述性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
(2) 分析性流行病学
(3) 实验性流行病学
(三) 龋病流行病学
(1)指数(恒牙龋、乳牙龋)
(2)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四) 牙周疾病流行病学
(1)指数(cpi指数)
(2)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五)其他口腔疾病的流行概况
(1) 氟牙症(指数)
(2) 牙本质敏感
(3) 口腔癌
(4) 口腔黏膜疾病
(5) 牙颌异常
(6) 唇腭裂
(六)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1)调查目的
(2)调查项目
(3)调查项目和表格设计
(4)指数和标准
(5)抽样方法
(6)样本含量(公式)
(7)误差及预防方法
(8)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七)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及问卷设计
(八)临床试验方法(随机对照试验)
四 时间分配
讲授4学时
第三章 循证口腔医学及其应用(自学)
第四章 龋病的预防
一 教学目的
本章重点阐述龋病的危险因素、龋病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方法、龋病的预防方法。预防龋病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
(1)龋病的危险因素
(2)龋病的三级预防
(3)龋病的预防方法
(二) 熟悉
龋病的预测(易感因素、实验室预测)
(三) 了解
龋病的早期诊断
三 教学内容
(一)龋病的危险因素
(1)细菌因素(致龋菌)
(2)宿主因素
(3)食物因素
(二)龋病的预测与早期诊断
(1)易感因素
(2)实验室预测(龋活跃性实验)
(3)龋病的早期诊断
(三)龋病的预防方法
(1)三级预防
(2)预防方法
四 时间分配
讲授2学时
第五章 氟化物与牙健康
一 教学目的
氟化物能够预防龋病是20世纪预防口腔医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体可以从饮水、食物、空气等多种途径摄入氟,并通过吸收、分布及排泄完成其代谢过程。
氟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对机体的代谢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可以通过降低釉质溶解度和促进釉质再矿化、对微生物产生作用以及影响牙体形态来预防龋病。氟化物的应用分为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全身应用包括:饮水氟化、食盐氟化、牛奶氟化、氟片、氟滴剂;局部应用有: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漱,局部用氟、含氟涂料、含氟凝胶等方法。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2)氟牙症概念、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氟牙症的防治
(3)氟化物的局部应用
(二)熟悉
(1)氟化物的全身应用
(2)急性氟中毒的急救原则
(3)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三)了解
(1)自然界氟的分布及人体氟的来源
(2)人体氟代谢
三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自然界氟的分布及人体氟的来源
(2)人体氟代谢
(3)氟化物的防龋机制
(4)氟化物的其他生理作用
(5)氟化物的毒性作用(急性氟中毒急救原则、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6)氟牙症(概念、临床特点、鉴别诊断)
(二)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
(三)氟化物的局部应用
四 时间分配
讲授4学时
第六章 临床口腔预防技术
一 教学目的
本章将结合儿童牙合面龋的患病状况及其特点介绍常用的临床口腔预防技术——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临床应用。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1)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
(2)预防性树脂充填适应证、操作步骤
(3) art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
(二)熟悉
(1)儿童窝沟解剖及患龋情况
(2)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
(3)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分类
(三)了解
(1)合面龋预防方法的发展
(2)art由来、发展及临床效果
(3)对art的评价及发展方向
三 教学内容
(一)窝沟封闭
(1)儿童窝沟解剖及患龋情况
(2)牙合面龋的预防方法的发展
(3)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
(4)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
(5)窝沟封闭的研究进展
(6)影响窝沟封闭普及的因素
(二)预防性树脂充填
(1)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
(2)预防性树脂充填的分类
(3)操作步骤
(三)非创伤性修复治疗
(1)由来、发展及临床效果
(2)art的适应证及操作方法
(3)对art的评价及发展方向
四 时间分配
讲授4学时
第七章 牙周病的预防
一 教学目的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的疾病。牙菌班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它的局部促进因素包括:牙石、创伤牙合、食物嵌塞、不良习惯、不良修复体、错牙合畸形;全身易感因素如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等促进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牙周病的预防包括三级预防和社区牙周保健。菌班控制是预防牙周病最主要的方法。机械性控制菌斑措施包括:刷牙、牙线、牙签、牙间刷及橡胶按摩器、龈上洁治术及根面平整。药物方法包括洗必泰、甲硝唑、替硝唑等。控制相关的局部因素和提高宿主的抵抗力也是牙周病预防的有效措施。
二 教学要求
(一) 掌握
(1)牙周病的始动因素(龈下菌斑)
(2)牙周病的局部危险因素和全身危险因素
(3)牙周病的分级预防
(4)控制菌斑机械性措施
(5)控制菌斑化学方法
(6)控制局部相关危险因素
(7)提高宿主抵抗力的方法
熟悉
(1)牙周病的其他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人口社会背景危险因素)
(2)口臭的原因和分类
(3)牙周病与口臭的关系
了解
(1)口臭产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2)口臭的检测
(3)口臭的防治
三 教学内容
(一)牙周病的始动因素
(二)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1)局部危险因素
(2)全身危险因素
(3)行为危险因素
(4)人口社会背景危险因素
(三)牙周病的分级预防
(四)菌斑控制
(1)显示菌斑
(2)菌斑控制的临床评估
(3)机械性措施
(4)化学方法
(五)控制局部相关危险因素
(1)改善食物嵌塞
(2)调合
(3)破除不良习惯
(4)预防、矫治错合畸形
(5)制作良好的修复体
(六)提高宿主抵抗力
(七)牙周病与口臭
(1)口臭的原因及分类
(2)口臭产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
(3)口臭的检测
(4)口臭与牙周病的关系
(5)口臭的防治
四 时间分配
讲授2学时
第八章 自我口腔保健方法
一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包括漱口的作用和方法、漱口剂的种类与使用;牙刷的设计、种类、选择和保管;水平颤动拂刷法等刷牙方法和刷牙应注意的问题;牙膏的基本成分、作用;含氟牙膏等各种功效牙膏的作用和特点,邻面牙间隙清洁方法和工具以及无糖口香糖。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
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圆弧刷牙法)
(二)熟悉
(1)漱口液的种类和作用
(2)应用漱口液的注意事项
(3)牙刷的选择
(4)刷牙的注意事项
(
上一篇:《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篇: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