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电话:0851-28635716
招生办:0851-28640384
投诉电话:13639208899
邮箱:zykq2008@163.com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149号
2022年9月11日上午10时30分,我院护理工作微信群里连续响起急促提示音,护士长邹亚莉同志发出紧急招募支援新蒲新区隔离点工作任务。疫情就是命令,消息一发出,广大护理同仁纷纷主动请缨,接龙报名。医院党委根据实际情况,最终选派了杨炜瑜(队长)、袁燕、李秀林、姚言琦、杨秀彪5名同志参与此次支援工作,守护我市高风险地区第一道防线。
坚守抗疫一线 诠释使命担当
9月12日,5名护理同志在市卫健局的安排组织下前往隔离点,抵达现场后,与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接,便立刻穿上防护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在隔离点采集核酸,配送餐食,收垃圾,进行环境消杀……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工作,穿上防护服在隔离点(区)里进行却变得不那么轻松。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步骤都需要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既要做到防止交叉感染保护隔离人员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在隔离区的每一分每一秒队员们都要保持着精神高度集中和高度警惕。
队长杨炜瑜时刻挂念着队员们的工作生活,“大家缺物资吗?” “在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培训的规范进行,保护好自己······”她就像一位大姐姐一样时刻守护着队员们的安危,在隔离点起早贪黑地为队员们服务。她说,只要大家平平安安,顺利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最大的欣慰。
队员李秀林和杨秀彪主要负责此次工作的送餐及消杀工作。他们背着50斤重的喷雾大桶对隔离点一一消杀,每次消杀结束,都是浑身大汗淋漓,两肩也被勒出淤血的斑斑痕迹,即便这样他们也咬牙坚持,坚决不让自己叫苦喊累。消杀工作结束后,他们不吃不喝不坐蹲守在工作人员休息区,随时待命,继续等待隔离点发出送餐的指令。
队员姚言琦始终小心谨慎,作为初到隔离点工作的她,专心致志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以锲而不舍的精神,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队员袁燕生活中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此次她积极主动,冲锋在前,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其他队员的肯定和称赞。特别是在送完最后一批阳性隔离人员,采样并进行消杀完毕后,脱下防护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隔离区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
队员们进隔离区前的匆匆留影(由于该隔离点属于高风险区隔离点,所以队员们并未留下工作中的具体照片)
杨炜瑜、袁燕和姚言琦整理隔离点库房物品
整理后的库房整整齐齐,便于物资取用
李秀林和杨秀彪蹲守在休息区等待为隔离人员送餐指令
隔离点里的“临时妈妈”
9月13日凌晨1点38分,队长杨炜瑜突然接到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称急需两名医务人员帮忙照顾确诊病例的两个孩子,并强调工作风险极大,一定要征得本人同意,最好是党员。队员们收到命令后纷纷主动“请战”。
“我去吧!杨老师比我们年长,袁老师工作到很晚需要好好休息······”队员李秀林说。
“还是我去吧,我不累,照顾孩子我有经验,而且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即将转正····”队员袁燕说。
“不!还是我去!我是共产党员!······”姚言琦说。
大家争先恐后,经过商讨,重任最后落到了姚言琦及袁燕肩上。
当天早上6点多,姚言琦和袁燕再一次披上铠甲走向“战场”。出发前杨炜瑜队长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两个小宝贝,注意防护安全,静候你们凯旋的好消息。”
从志愿者手中接过熟睡的孩子后,姚言琦的心里突然忐忑不安。“我能带好她吗?”“她会不会哭闹着找爸爸妈妈啊?”“万一我带不住怎么办呢?”一连串的问题充斥着大脑。为了缓解小朋友们的紧张情绪,领队杨老师让她们带了些小零食和用密封袋层层包裹的手机,以备不时之需。没过一会,这个年仅4岁的孩子突然醒了过来,姚言琦试探着询问孩子:“我可不可以给你做一次核酸呀?”孩子乖巧地点点头,张开了小嘴巴。之后,姚言琦给她冲牛奶,吃蛋糕,还和她玩起了小游戏,整个过程小女孩不哭不闹,十分可爱。期间,小女孩会时不时地想要找家人,姚言琦急忙安慰到:“妈妈下午就回来陪你好吗?”。
“密封的手机没有被需要放动画片逗孩子开心,却给我们留下了一张高清摄像头下的模糊相片。”——姚言琦
袁燕则需要照顾一个不到1岁的宝宝,作为妈妈的她带孩子还是有些经验的。来到隔离房间,袁燕就被床上这个胖乎乎的宝宝萌化了。宝宝睡醒后,袁燕便忙开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宝宝做核酸、冲奶粉、喂食物、换尿布、哄睡····忙得不亦乐乎,在操作的同时还不忘记进行一系列的消毒防控措施。在相处的几个小时里,小宝宝不哭不闹,像一个小天使一样惹人喜爱。
和孩子们相处七个小时后,两位队员将孩子们安全送回到志愿者手中,结束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姚言琦和袁燕和其他两位一起照顾孩子的志愿者结束工作后,一起前去隔离酒店进行自我隔离
如今,5名队员支援隔离点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工作中,哪怕消毒桶压弯脊梁,口罩在脸上勒出道道痕迹,防护服里的衣物干了湿,湿了又干····他们都毫无怨言,因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支撑着他们。他们的初心和担当,爱心和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充分彰显了遵医口腔人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养。(撰稿:姚露,摄影:队员提供,一审:杨炜瑜,二审:邹青,终审:白国辉)